
由學生事務處心理健康及輔導中心主辦的《一起成長:心理健康與特殊教育需要週》於2025年3月12日至21日成功舉行。為期十天的活動以多元形式深化了中大員生對心理健康與特殊教育需要的認識,營造包容與溫暖的校園氛圍。

活動以「心理健康及共融嘉年華」揭開序幕。連續三天吸引了上千名員生參與。除了寓教於樂的互動遊戲攤位外,「有『晴』即影」捕捉歡樂瞬間;趣味速畫激發新奇趣怪的創意靈感;許願牆寫滿真摯祝福;逸夫樂隊的街頭演唱更為活動增添動人旋律。大學輔導長高永雄教授及學生事務處處長譚綺琳女士亦親臨現場,鼓勵員生支持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並持續關注彼此的心理健康。

「分享的喜悅:有晴咖啡」活動送出400多杯有晴咖啡,傳遞校園温暖。藏在大學圖書館的咖啡券承載著溫暖心意,許多同學更相約摯友共享咖啡,在醇香中傳遞關懷與力量。

是次活動推出多場主題工作坊,促進參加者對心理健康以及特殊教育需要的了解。參加者在過程中結伴共「晴」,享受美好時光:
• 朱古力工作坊with Hello Cocoa:社企Hello Cocoa致力支持有特殊教育需要人士就業,導師帶領同學製作手工朱古力,於白色情人節與摯愛分享甜蜜。
• 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關注講座:專注力促進會講者分享ADHD學生面對的挑戰及支援方法。
• 「自我探索 建立共鳴」 !nside Cards®關係解鎖工作坊:活動與多元共融事務處合辦,為同學提供衝突解決策略,並讓同學了解到如何在日常互動的場合中調整溝通方法。
• 視障及輪椅體驗工作坊:傷健協會導師帶領參加者體驗視障及輪椅使用者的日常挑戰。
• 非暴力溝通與親密關係工作坊:中大教授小曹講述非暴力溝通的概念、步驟以及策略,讓參加者學會真誠交流。
• 親手說出的心聲:微電影觀影及映後分享:語橋社資通過微電影及真人圖書館,加深觀眾對聾人文化的認識。

為期十日的活動在温馨氣氛中結束 , 不僅延續了往年的精彩內容,更透過創新的互動形式,讓「共融」從概念轉化為真實的校園體驗。從嘉年華的歡笑聲、咖啡的温暖,到工作坊裡的深度交流,我們見證了中大師生用行動編織支持網絡。活動雖已落幕,但那些在許願牆上寫下的祝福、在體驗工作坊收穫的感悟,將繼續在校園中發酵。